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编不成乐园

学无止境尽享人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东西南北巧入联  

2013-02-01 19:34:03|  分类: 学习与欣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碧云一鹤《东西南北巧入联》

东西南北巧入联 - 冰冰-心雨

 东西南北巧入联

东西南北是我国习惯的方位用词,如把它巧妙地嵌入对联之中,将会收到新、奇、巧、绝的艺术效果,笔者试举几例如下,以飨读者。

 

清乾隆进士刘风浩当年进京赶考,得中探花,但因其貌不扬,乾隆皇帝还要当面再试他的才学,于是出上联:“东启明,西长庚,南箕北斗,朕乃摘星手。”刘风浩略加思索,从容应对,吟出下联:“春牡丹,夏芍药,秋菊冬梅,臣为探花郎。”君臣一上一下,对成此巧联。乾隆以东西南北四方星斗为题,天子天象,题出得巧!刘风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对,对得颇妙!尤其是尾巴翘得精彩,探花郎语带双关。

 

从前长沙有个考生上京应试,恰好碰上一个同乡考官,考官以为这个考生也许会冒充同乡,以求疏通,便以长沙街道名为联,出题相试:东牌楼、西牌楼、红牌楼、木牌楼、东西红木四牌楼,楼前走马。”考生毫不犹豫,即以长沙街名为串,应声对道:南正街、北正街、县正街、府正街、南北县府都正街,街上登龙。”考官一听,考生确是同乡无疑,见他文思敏捷,才学非浅,便将他录取了。

 

相传,乾隆皇帝游江南,经过一个叫通州(指江苏南通)的小镇时,想起河北也有个通州(即通县),于是即兴写了一上联:“南通州,北通州,南北通州通南北。”当天,他的一个随从,在街上闲逛,发现这个地方的当铺特别多,去见乾隆,并吟出下联:东当铺,西当铺,东西当铺当东西。”乾隆闻之大悦。

 

清戏曲理论家、作家李渔曾为扬州桃花庵撰联:“有月即登台,无论春夏秋冬;是风皆入座,不分南北东西。”这副名家笔下的联语,的确非同一般。让月登台,叫风入座,真是别出心裁,拟人另高一筹。此联借”“,抒发了作者在艺术上兼收并蓄,在风格上相互媲美的宽阔胸怀与高超见解。

 

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,有一位教书先生来告状,说他教书一年,主人讲明工钱是八吊钱,现在将要赖账。郑板桥想考考这位教书先生的文才,顺手指着大堂上的灯笼,出一联叫他对:四面灯,单层纸,辉辉煌煌,照遍东南西北。”那位先生略加思索,便应声对道:“一年学,八吊钱,辛辛苦苦,历尽春夏秋冬。”郑板桥由此推断这人确有真才实学,当即责令那克扣学俸的豪绅加倍偿付。

 

被人称为南宋四家之一的马远,小时性顽贪玩,不喜读书。一天,马远看见南郊一个丫环,隔墙踏梯,拽着他家墙边桑枝,正在摘桑葚吃,便干咳一声,高声问道:南院北邻近居,偷摘人家桑葚子,该也不该。”只见丫环双手扶墙,微微一笑,不慌不忙地对道:东游西逛瞎混,不读古今圣贤书,羞也不羞。”一句话揭到疮痂上,马远羞得哑口无言。自那以后,马远一改故态,专心读起书来。后来,他写诗作画,很有成就,与名画家刘松年、李唐、夏圭并驾齐驱,人们尊为南宋四家

 

清嘉庆年间,诗人宋湘的一位朋友到广东惠州任知府时,宋湘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相赠:南海有人瞻北斗;东坡此地即西湖。”“南海即广东南部的东江岸畔,西湖乃惠州之游览胜地,为我国第二大西湖。联语对仗工整,自然妥帖,尤为巧妙的是嵌入了南、北、东、西四方位,不着痕迹,堪称妙笔。

 

    一次,宋湘西行至某省,当地名士会文,席间有人出对,联云:“东鸟西飞,满地凤凰难下足。”宋湘知其用心,不慌不忙对出下联,曰:“南龙北跃,一江鱼鳖尽低头。”下联出口,满座皆惊。宋湘自远方来,某省文士竟以凤凰自夸,反将客人比作东鸟,实在太不敬了。宋湘有勇有智,舌战群儒,自比南龙,而将对方比作一江鱼鳖,骂得痛快淋漓。联中多处作比,巧嵌东西南北,对比鲜明,生动形象,非常感人。

 

春夏秋冬巧入联 - 冰冰-心雨

 春夏秋冬巧入联  

古往今来,一些文人墨客喜欢把春夏秋冬四个时令季节,巧妙地嵌入对联中,增添了对联的趣味性、欣赏性。

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借联抒怀,乐观面对现实境遇:“南檐纳日,冬如春暖;北户迎风,夏似秋凉。” 


    
联坛流传一副以四季入联古代的妙联:“冬夜灯前,夏侯氏读春秋传;东门楼上,南京人唱北西厢。”令人拍手叫绝的是,此联用复姓夏侯、书名《春秋》、地名南京、剧目《西厢记》与春夏秋冬四季名和东西南北四方位完美地结合起来,贴切自然,天衣无缝。 


    
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工对句,据说有位联友出联求对:“大小子,上下街,走南到北买东西。”金圣叹见他用四个方位词入联,便巧妙地运用春夏秋冬四个节令嵌入联中:少老头,坐睡椅,由冬至夏读《春秋》。”上联的东西是化方位词为名词,下联的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,是化季节词为古籍名,这样精妙的对联并不多见。 


    
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,有一次一个穷秀才前来告状说:愚生为主家公子教书,双方议定每年俸金八吊。我执教已一年,主人却分文不给,说我不会教书,求大人做主索讨学俸。郑板桥听后对秀才说:你是真才实学还是才疏智浅,且让我出个上联考考你。于是他指着悬挂于堂上的一盏大彩灯吟出上联:“四面灯,单层纸,辉辉煌煌,照遍东西南北。”秀才听罢思考片刻,用下联道出他一年四季辛苦的状况:“一年学,八吊钱,辛辛苦苦,历尽春夏秋冬。”郑板桥听他对句不仅工整,而且情真意切,遂聘请秀才到县衙给自己当助手,并责令那个赖账的豪绅加倍偿付学费。 


    
清代四川有名的才子李调元也是个对句高手,有一年他与夫人久别天涯,大难不死,夫妻团聚之时,夫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上联:“月圆月缺,月缺月圆,年年岁岁,暮暮朝朝,黑夜尽头方见日。”李调元听罢,也以同样心情用春夏秋冬嵌联吟对:“花开花落,花落花开,夏夏秋秋,暑暑凉凉,严冬过后始逢春。”这副妙联用反复、重叠手法表达悲欢离合的真爱挚情,至今仍为人赞美。 


    

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为扬州乐善庵撰一联:“有月即登台,无论春秋冬夏;是风皆入座,不分南北东西。”

此联至今脍炙人口。

 

清乾隆年间,江西萍乡才子刘凤诰进京赶考,得中探花,但因其貌不扬,乾隆皇帝亲自出对试其才:东启明,西长庚,南箕北斗,朕乃摘星手。”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当即应对:“春牡丹,夏芍药,秋菊冬梅,臣为探花郎。”一个以“东西南北”四方星宿巧出奇题,天子天象,气势不凡;一个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应对,尤其后三字的探花郎一语双关,令人击掌赞叹。 


    
我国是个农业大国,将四时农事活动镶嵌入对联不但多,而且含有启人深思的哲理。

 

例如:“春夏秋冬春为首,莫忘耕耘;梅桃李杏梅占先,要问收获。”

这副对联勉励农家人要不误农时,抓好春耕生产。

 

还有一副对联也是劝告人们一年四季毋忘生产、销售对接,颇值得品味:

“南来北往,货物流通,遂成东镇西市;春耕夏锄,禾苗生长,才有秋收冬藏。” 


    
善于将四季嵌入对联进行广告宣传,是文化人的拿手好戏。

明代诗人唐伯虎替某酒店书写过一副很有气魄的广告对联:酿成春夏秋冬酒;醉倒东西南北人。”

 

日前,一位联友向我推荐他在杭州西湖仙乐处酒家看到的一副对联:“翘首望仙踪,白也仙,林也仙,苏也仙,我今买醉湖山里,非仙也仙;及时行乐地,春亦乐,夏亦乐,秋亦乐,冬来寻寒风雪中,不乐亦乐。”这副对联除了妙将仙乐嵌入联语外,上联句句用,白、林、苏分别隐指李白、林逋、苏轼三位善饮的酒翁,下联句句含,整副对联仿佛一幅心旷神怡的四时行乐图。 

 

春夏秋冬巧入联 - 冰冰-心雨

东西南北巧入联      春夏秋冬巧入联 - 冰冰 - 心雨

 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